邳州社区网

  • 13805222271
  • 打造本地最大生活服务平台
搜索
猜你喜欢
查看: 12873|回复: 0

[都市新闻] 穿越两千年,古代邳州人原来这么浪漫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2-8-5 09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

家喻户晓

牛郎织女、鹊桥、银河云月、飞星……这些都是传颂千年、闪耀星空的爱情元素


今天

小编要和大家分享

古代邳州人的独特浪漫

邳州博物馆里

那些象征爱情的文物


东汉?《凤求凰》画像石


穿越两千年,古代邳州人原来这么浪漫-1.jpg



这是一块东汉时期的画像石,出土于占城镇。块画像石以一对凤鸟为中心,一凤一凰引颈相对,一足站立,一足相抵,恩爱之情溢于言表。边有多只祥禽围绕,四周饰垂幔纹及菱形纹。


凤求凰是邳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的常见图案,通常象征鸾凤和鸣的夫妻。汉代人把对生命的延续、婚姻幸福美满的渴望表现在墓葬中,也体现出原始生殖崇拜的含义。


西晋?金手镯


穿越两千年,古代邳州人原来这么浪漫-2.jpg

黄金质,圆环形,微变形,截面呈圆形,共4件,新河镇煎药庙西晋墓地出土。建安十年(公元205 年),曹操下令推行薄葬,魏文帝继位后,继续沿袭这一政策,使薄葬得到有效执行,对整个魏晋时期的丧葬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
金银是贵重金属,色泽亮丽,具有良好的延展性,是制作金银器具、饰品、造像等的上佳材料。4只金手镯均出自煎药庙西晋墓地1号墓东后室,主人是一位女性,和西后室所葬之人应该是夫妻。在流行薄葬的大环境下,这座西晋夫妇合葬墓中依然出土了像金手镯这样的珍贵随葬品,印证了煎药庙西晋墓地是西晋下邳国王室贵族墓地的考古发掘结果,同时也体现了1号墓墓主夫妻感情和睦,鹣鲽情深。

?双鱼铜镜


穿越两千年,古代邳州人原来这么浪漫-3.jpg



青铜质,宽缘,主体纹饰为两条欲跃出水的鲤鱼互相追逐,周围饰以蔓草纹,是金代铜镜的典型样式之一。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,鱼具有生殖繁盛、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,其谐音有“年年有余”的吉祥寓意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仰韶文化彩陶上就呈现出人们对图腾鱼类的崇拜。东汉时,鱼纹开始被绘制在铜镜上;唐代时,鱼纹镜开始普及。


金朝是女真族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国家,鱼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在汉人文化的影响下,金人铸造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双鱼铜镜,不论设计的独到性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都较前朝有着大幅提升。专家经过对金双鱼铜镜背后的鱼纹尺寸进行测量,发现绝大部分的双鱼都是一大一小,这比较符合社会对于夫妻的基本印象:男子强劲魁梧,女子娇小怜弱。因此,金双鱼铜镜代表了夫妻双方形影相随、不离不弃的情感,象征着夫妻生活幸福美满,也体现了金人对风调雨顺、生活富足的向往与追求。

?青玉鸳鸯


穿越两千年,古代邳州人原来这么浪漫-4.jpg



这是一件青玉质的小摆件,工匠以均匀流畅的线条琢出冠、眼、羽毛,玉质莹润,雕饰逼真。从其形态看,鸳鸯仿佛正在水中休息,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。


鸳鸯本是一种水鸟,往往一雌一雄、成双成对地出现,飞则同振翅,游则同戏水,栖则交颈眠。因此,自古以来,人们把鸳鸯视为爱情的象征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为卓文君所作的《凤求凰》中写下了“何缘交颈为鸳鸯,胡颉颃兮共翱翔”的歌辞。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以一句“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”,描绘了“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,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”的热烈爱情,被古往今来多少痴男怨女视为爱情宣言。事实上,古时“鸳鸯”不仅仅用在夫妻、情人身上,南朝梁萧统编著的《文选》中有一首《苏武李陵赠答诗》中写道:“昔为鸳和鸯,今为参与商”,这里的“鸳和鸯”指的是西汉将领李陵和西汉大臣苏武,诗文为表达两人的兄弟情谊而作。


七夕冷知识
七夕节起始于上古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宋代,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,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,因拜祭“七姐”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,故名“七夕”。
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牛郎和织女故事开始与七夕节俗相互融合,使七夕节成为了象征爱情的传统节日。
祈福许愿、乞求巧艺、坐看牵牛织女星、祈祷姻缘、储七夕水等等,都是七夕的传统习俗。


古人都这么浪漫
今天的你有没有浪漫一下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使用 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